走访实录 | 为什么大多企业宁可放弃优厚补贴,也不愿搬迁回乡?
与时代共舞,鼎晟世纪集团深入践行产城融合发展事业
聚焦湾区发展趋势,搭乘东莞发展快车道,鼎晟集团为助力产城发展持续努力着。
——引言
“三来一补”,以产兴城
改革开放初期,珠三角凭借“先行一步”的政策指引以及毗邻港澳地区的区位优势,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,不断吸引外资,承接港澳外迁的“三来一补”(来料加工、来件装配、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)产业,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,这种经济合作与地域分工的模式,被学者总结为“前店后厂”模式。
深圳、广州、珠海凭借地缘优势,最先承接以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为主的外向型制造业企业,与港澳建立了优势互补、互惠互利的产业联系。1979-1985年,深圳市政府共批准4696项外商投资项目,其中“三来一补”项目共3576项,占比超76%,涉及电子、服装、纺织、皮革等制造业。
追求利益最大化,成本最小化是“三来一补”企业外迁的驱使动力,上世纪90年代,深圳地价增长迅速、用地资源紧张,要求产业转型升级的呼声高涨,企业生产成本增加,利润压缩,部分在深圳的“三来一补”企业开始外迁至东莞为代表的周边城市
深企向东莞的产业转移主要以传统衣帽成品加工、电子五金塑胶制品等粗放类制造企业为主,该类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要求较低;大量制造型工厂兴建,彼时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迎来了来莞“打工潮”,劳动力丰富、低地价使得东莞各镇街工厂“遍地开花”,同时大大促进了东莞经济的腾飞。
机遇与挑战,引领新变革
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,东莞长达十多年的欢愉成黄粱一梦,但同时也启动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齿轮。
大批“三来一补”企业倒闭,厂房空置,东莞经济遭到重创,但东莞凭借多年沉淀的产业发展优势,抓住深圳产业外溢的契机,积极引进电子信息产业、电气机械与设备制造等高新产业,接纳了众多知名企业、优质产能、高新技术和高质量人才,为布局城镇产业优化升级战略做足铺垫。
《规划》中指出2025年,五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成为新支柱,重点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8.6%以上,总规模超过 40000 亿元。至于空间布局,则将以营造产业生态与推动产城融合为导向,为东莞重点新兴产业在空间尺度上构建的发展布局,打造十大产业集聚区,升级东莞产业发展新阵列。
现代服务业逐步成主导
东莞因“服务和产业转移”而兴,随着新时期经济形势的转变以及产业升级的趋势不断深化,第三产业在东莞的经济总量中占比会越来越大。
2007-2017年东莞产业结构走势
当前,东莞市现代服务业已经在总部经济、现代物流、电子商务、科技服务、金融保险、服务外包、会展商务、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服务、旅游、健康服务、养老服务、家庭服务、房地产等重点领域进行布局,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布局,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体系。
深入践行者——鼎晟世纪集团
鼎晟集团深耕珠三角地区十四载,始终致力于产业新城的投资、开发、建设与运营,成为集产业园区、高层办公、研发中心、商业配套为主营业务的产业综合服务运营商。
鼎晟集团聚焦湾区高新产业孵化 远瞻城市未来发展趋势,以服务之身,谋国家战略,协同区域政府定向打造了一批重点高新产业园区,助推湾区产业规范化、集群化高质量发展 为科技型、创新型企业打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升级迭代,多业态并向发展
多业态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未来发展趋势,鼎晟依托资源优势向多领域版块扩张,立足于工业版块,成功运营了多个商业项目,并向海外扩张,布署了多个综合型项目,同时积极探索产城运营新模式,以多业态的结构优势,打造多元化、综合型的产业服务品牌。
传统的服务模式具有单一性和封闭性,无法实现资源的快速整合与调动,为适应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,鼎晟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,更新服务体系,优化服务内容,搭建数字化平台,突破传统模式,为企业提供金融、公共技术、人才、政务等增值服务,以前瞻性的视角,引领园区企业升级转型协同发展。